您好,欢迎来到华能中天集团官方网站!

抖音|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立即关注| 收藏本站|   400热线:400-101-9986   /   400-102-9986

中国建材报专访丨立志欲坚不欲锐——访河北华能中天化工建材集团董事长李润年

来源:华能中天集团 发布日期:2019-08-28 浏览:-| 加入收藏

       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,是河北省确定的“环都市经济圈”35个市县之一,素有“京津走廊”之称。大城县保温建材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,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,目前大城县绝热节能材料企业已达203家,规模企业42家,成为全国最大的保温建材生产基地。

      在大城县保温材料发展史上,有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——李润年。自1986年创立河北华能中天化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华能中天),李润年33年的黄金岁月,便镶嵌在了华能中天。在干中学,在学中干,用知识指导实践,持续改进、不断创新。由李润年掌舵的华能中天从当年的家庭作坊式小厂,发展成为如今注册资金1亿元,拥有员工600余人的“纳税大户”。由他任会长的河北省大城县岩棉协会,近年来积极响应政府及环保部门的政策和措施,适应环保形势要求,更新环保技术,改进环保工艺,所有企业安装了大型湿电除尘装置,严格执行国家《矿物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。回顾往昔,花甲之年的李润年说:“我爱岩棉,就像爱我的孩子一样,我人生的所有点滴都与岩棉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。


     1986年,李润年放弃了舒适的国企工作,白手起家,建立了华能中天的前身——洼里保温材料厂。谈及个中原因,李润年笑着说:“那时候年轻,就想着干出个自己的事业来。”建厂初期,李润年长期奋战在生产第一线,研究工艺设备,奔赴外地采购备件。为了节省每一分创业资金,他睡过大车店,吃过干馒头。由于岩棉生产没有成熟的经验,设备不转了,不出棉了,板烤糊了,一个个问题需要去攻克,李润年从不迟疑,始终走在前面。


    1987年,在去太原矿棉厂进货的时候,李润年无意中看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棉下脚料,就拿了一些回到旅馆,把下脚料缠绕成筒状,放在旅馆的锅炉上烤,结果竟然真的成型了。由于在原棉成型过程中添加了树脂,也就是“胶”,所以大大缩短了管的成型时间,提高了管的坚固性。“树脂棉管”可谓是岩棉管生产工艺史上的革新,如今生产岩棉管的企业仍旧在沿用这项工艺。


     建厂3年后,1989年,河北省第一台岩棉炉在华能中天建成投产。李润年说当时不但资金不足,技术也是一片空白。然而刚刚投产半年,一场大火烧塌了库房,烧尽了材料,几十万元的损失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讲无疑是灭顶之灾。面对人们的惋惜、猜测和质疑,李润年现场召开全厂职工大会,鼓励大家鼓足勇气不要放弃,马上点火开炉。这一年,华能中天的利润额不但没有下降,反而好于往年。


    凭借着那份初心和企业家特有的情怀,李润年带领着华能中天一步步走向正轨。1994年,华能中天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,年产1.5万吨摆锤生产线相继投产运营;1997年,华能中天在廊坊开发区征地创业,建成集橡塑、聚苯乙烯、高压聚乙烯、舒乐板等产品于一体的华能化工保温建材产业园;2001年,华能中天扩建厂房,岩棉生产线、橡塑生产线、硅酸铝生产线逐步投产。


     从创业伊始,李润年始终专此一业,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岩棉的生产研发中去,从工艺到设备,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,直接推动了大城县岩棉事业不同阶段的发展,起到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。


    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2005年,随着岩棉市场的下滑,市场价格持续走低,岩棉行业面临着竞争价格而不是竞争质量的局面。身处河北大城这个不被外界看好的平台,华能中天遭遇到了巨大的发展瓶颈。


   放弃还是坚持?面对内心那不变的梦想,李润年毅然地选择了坚持。2006年,他逆风而上,投资建成了占地17万平方米的新工厂,先后将岩棉、橡塑、硅酸铝及玻璃棉和挤塑分厂进行合并,并正式更名为河北华能中天化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。


    也是从那时开始,李润年开始对华能中天着手进行改革创新,规范管理。之前粗放式的生产和管理开始不断遇到问题,企业没有规范化管理,技术人员的力量不够,工人的整体流动很大。李润年清晰地认识到仅仅重视技术还远远不够,于是前往清华、北大学习,学习企业战略、企业营销模式、企业规范化管理。在学中干,在干中学。


     自2009年开始,华能中天前后投入300余万元,制定并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。直到2011年,规范化管理体系正式在华能中天建立起来,其中涵盖了企业文化、标准规范操作细节、员工守则、绩效管理等多项内容,每一项内容都成为华能中天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步骤。目前,规范化管理取得的成效在华能中天逐渐体现出来,成本不断下降,工人的素质越来越高。也正是规范化管理的强大支撑能力,让华能中天在岩棉行业遇到危机时,仍旧能够扩大生产规模,在危机中逆势发展。在市场恶性竞争不断的环境下,华能中天通过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,李润年的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。

     “用文化管理企业是管理的最高境界,我希望我的员工未来能在企业文化的包容下,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。”李润年以这样的理念激励着自己,也激励着所有华能中天人。走进华能中天,便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浓浓氛围。办公楼广场正前方,一本翻开的石书清晰地雕刻着企业愿景“让顾客物超所值,让员工幸福安康”。广场的左右两旁各有一本石书,分别雕刻着《弟子规》和《论语》;办公楼的每层楼道里,都挂有经典的成语故事,时刻提醒着华能中天人端正做人,端正做事。宣传栏里,张贴着员工们工工整整手抄的《弟子规》;厂区门口,以“孝、悌、诚、信”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展示墙,感恩着入职年限5年、10年、15年、20年的普通员工,表彰着孝敬父母孝敬公婆的好媳妇,好孩子;还有投资50余万元打造的、可容纳800余人的“道德大讲堂”……行走在华能中天,随处可见的都是弘扬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孝治企点滴。